台湾中钢2002年经营概况与启示

2003-04-22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1   2002年年度经营概况

1.1 超额完成2002年年度经营目标

经营方针:“连三赶五,产力提升;快速服务,产品升级;组织精实,流程再造”(“连三赶五”即在2001年以后的三年中,劳动生产率将以每年5%的速度提升)

降本目标:“1020”(直接成本降低10%,间接成本降低20%

年度经营目标及其完成情况(单位:亿新台币,吨)见下表:

 

营业收入

税前利润

钢材销量

内销量

外销量

预算值*

978.4

185

10,059,894

?

?

完成值

999.4

207.39

10,536,734

7,537,650

3,005,969

完成比例

102.15%

112.1%

104.74%

内销占71.47%

注:“*”指两度调高后的数据;20021231日人民币与新台币比率为14.15

1.2 打造台湾钢铁工业营运环境

中钢针对“改善台湾钢铁工业整体经营环境”这一长期经营目标,在2002年采取了五个步骤:第一,采取钢材价格缓涨的策略;第二,“领导轮番出击”向下游客户解释涨价的理由;第三,引进国外信用保险制度,争取银行对下游用户发放信贷;第四,协助客户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五,与新日铁等日本5大钢厂及大陆钢铁界进一步接触,形成策略联盟伙伴关系。

1.3 积极推动钢铁主业和多元产业发展

中钢集团(含中钢)投资的30家公司达成在追求钢铁主业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多元产业。为此,中钢集团提出了“双翼四引擎”发展计划。“双翼”指钢铁主业及多元产业,“四引擎”则为落实“双翼”策略的4家集团公司,分别是钢铁主业的烨隆、桂裕,多元产业的中冠、中碳,期望通过“双翼四引擎”布局,到2005年时,中钢集团营业收入达到2200亿元(新台币,下同)。

为推动这一布局,中钢在钢铁主业方面,适时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努力调整台湾的钢铁产业结构,提升钢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比如协助烨隆稳定料源、降低成本,实现扭亏为盈;又如协助桂裕调整生产,改善经营;还有积极推动建造第二大钢厂计划。在拓展多元产业方面,积极开拓公司的业务范围,开发与钢铁主业相关的事业,介入与钢铁主业有业务关系、技术关系以及生产关系的产业,尤其是积极参与台湾岛内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高科技投资项目,建立其它核心产业,确保企业持续经营。比如以中碳为目标,开拓化工材料领域,着重开发电子材料、特殊用途材料等产品,并准备新成立一个中钢化学集团;以中冠为主体,结合网际优势等集团内资讯产业,强化此领域地位。

1.4 推行TP00系统(质量管理标准管制系统)

中钢技术部门成功开发整合多种认证体系的TP00系统。该系统成功地将中钢内分别属于ISO 9001质量管理、ISO 14001环境管理、OHSAS 18001安全卫生管理,乃至内部其它标准管理的各个系统整合为一。彻底解决以往各个标准管理系统独立作业所造成人力、资料维护、系统开发及管理重复且难以统合的问题。目前TPOO系统已形成全公司标准与知识共享的快速便捷的作业平台,建立起了积极的监督、改善机制。

1.5 大力推进节能和职业安全管理活动

目前,中钢正在建立一套能源服务规范,并期望从实际经验中得到相关知识并转化成服务,使之可应用于其它厂处的相关生产线上。2002年,其主要节能措施有:

通过大量引进节水器材,不断改善工艺,大力推动多层次排放水回收再利用,使每吨粗钢耗水量从早期的12立方米左右,大幅降低到目前的5立方米左右,创下了水资源回收利用率高达97%以上的新记录,比日本同业平均90%的回收率还高出0.7个百分点;

通过改善动力工厂锅炉设备可节约20%以上的电能,每年可再节省电费超过2000万元;积极推广高效率马达的使用及提高生产线传动机械的能源效率

中钢将3号烧结工厂产生的蒸年销售给临近工厂,金额达5000万元,开辟了节能增效新途径。中钢正进一步规划,希望在非高峰时段将废热回收蒸汽送入中钢蒸汽管网系统统筹分配。

在安全管理方面,导入了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并顺利通过英国标准协会(BSI)认证。中钢的安全管理目标,不仅在于逐年降低安全事故的次数,更期望今后除了在品质上可与国际的钢铁大厂并驾齐驱,也可以在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成效方面与国际同步。新的管理系统将使中钢能真正朝向“零灾害”的目标迈进。 

2   技术创新

中钢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坚持积极提升研发效率,加速落实研发成果的应用,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贯理念,为中钢的发展提供了稳固坚实的基础。

2.1 新产品开发

2002年年初,因应钢铁行业不景气,中钢加大产品开发的力度,提高了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拓展了市场,强化了收益。主要产品有:

高附加值产品:汽车外板及家电用热镀锌钢板,该产品具有优异的耐蚀性、成形性及表面质量,取代了进口产品,开拓出每年5万吨的市场需求量;半工艺电工钢板,该产品可取代进口产品,开拓每年约3万吨的市场需求量;API X70管线钢开发接近成功,目前已在试用中,中钢表示愿与高兴昌等下游厂家合作,共同进入大陆市场;

环保产品:无铬镀锌钢板,该环保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产品竞争力,增加了中钢的营业收入;硫系易切削钢,该环保产品可取代部分加铅易切削钢,提高了产品切削性,开拓出每年约7000吨的市场需求量,此外中钢炼钢技术也因此钢种的开发而得到提高。

其它主要产品:各种车辆,包括多项轨道车辆及其零部件,清洁车等。中钢开发的清洁车,不但在整体应用功能(具备定速清洗的功能),还在购置成本上较国外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此外,中钢还成功开发了广泛适用于货柜、钢结构、海洋建筑物、船舶与汽车零部件等多项产品制造的各种耐腐蚀钢和耐高温的耐火钢材

2.2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管理、制造技术

为了使生产工艺及设备管理和制造等技术形成中钢的核心技术,中钢积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生产工艺方面:掌握了熔融还原炼铁核心技术。具备自行设计、开发熔融还原炼铁的基本能力,已开发出超长型自动点火和监视燃烧器、耐高温管线膨胀接头、铁水液位警示计、质谱仪连续多点分析取气处理系统、先进wed base程序控制和资料库管理系统;成功研发监测高炉炉床残厚技术并成功推广应用到四座高炉。该技术实时地将监测炉床炉砖残厚现况记录显示在操作屏幕上,便于及时掌握实况,有利于延长炉代寿命,降低铁水生产成本;高炉分级、加料及布角的优化技术及提升高炉顶压及提高富氧率的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效率;引进开发连铸铜模钴镍合金电镀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钢水冷却,形成坯壳导引钢坯,在连铸钢坯的产能及质量上具有关键功能,使现有设备寿命提高1倍以上,对产质量有正面效益。

设备管理和制造技术:成功地实现设备在线监测诊断技术商业化,实现了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预警的功能,避免设备因突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不必要的停产定修;成功开发热流场解析技术,中钢通过掌握该技术,成为工业炉设计专业厂家,在开拓岛内外商机上,向前跨出重要的一步。

2.3设备更新改造

增加设备提高钢水质量。投资5亿元在炼钢二厂增设KR铁水脱硫设备,2002年年底动工,目的是:将含硫量控制在50PPM以下。确保钢水可用来生产高级硅钢片、高级马口铁及汽车车体用钢板等,从而对中钢积极开发高附加价值钢品有实质帮助;在炼钢厂64号转炉增设出钢口堵渣渣镖机,已分别于20025月及7月先后完成,改善了钢水纯净度,大幅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由于渣量减少,导致炼钢生产过程所需投入的铁合金及铝等脱氧剂相对减少,降低了炼钢成本。

1号热轧机组实施改造。工期:20027~20052月,投资17.93亿元。目的是:扩大板卷厚度,即普通板卷厚度由现在的12.7mm扩大到25.4mmAPI钢板的板卷厚扩大到20.0mm,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目前,日本同类产品最大厚度为27.0mm,韩国POSCO同类产品的最大厚度为22.0mm。中钢完成热轧设备改造后,将增强热轧板卷的竞争能力。

更新条钢一厂加热设备。工期:200291~20056月,投资5.71亿元。目的是:提高加热炉加热能力,把每小时产能从100吨提高到130吨;同时还将线材产品表面脱碳层深度由0.4mm降到0.1mm以内,以提升产品表面质量。

增设小钢坯磁粉探伤机。投资3000万元增设新设备用于检测长度大于5mm且深度0.3mm以上的表面缺陷,保证下游产品质量,此外,每年还可增加20万吨的处理量,确保了冷打线材的竞争优势。

更新棒钢二厂精压机设备。2002年第4季度进行棒钢二厂年修及精压机设备更新,以期提高产品质量。

与日本川岛播磨签订对中厚板轧机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合同。该轧机将2003年投产运行,改造后年产量将达到110万吨,产品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

与达涅利签订高炉喷煤项目的设计与服务合同。有望将高雄厂2号高炉的喷煤比从80kg/hm提高到200kg/吨hm,该喷煤系统将于2003年投入使用。 

3   钢铁主业与多元产业

2002年,中钢一方面通过增资巩固经营成果,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投资项目,以确保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从已投资的事业的经营业绩看,今年较往年的业绩有较大的改善。根据中钢2002年的投资情况,从行业来看,突出了钢铁主业,扩大了产业多元化;从地域来看,大力开拓大陆商机,努力优化本土事业,积极拓展海外事业。

3.1钢铁主业

3.11积极协助桂裕提升经营能力

为了协助桂裕提升经营能力,中钢制订了两个改造桂裕的计划,一个是将中钢现有钢板轧机转卖桂裕,协助建立钢板生产线;另一个是在桂裕设置DRI(融熔还原铁)生产线。这两个计划总投资金额约30余亿元,完成后,桂裕年产能将由90万吨增至180万吨。目前,中钢正积极评估这两个计划,为此,桂裕也积极展开了股权重整,向股东寄发了认股权证,并说明先减资再增资计划。通过增资,中钢可望掌握43%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3.12积极稳定烨隆的料源

为了稳定烨隆的料源,中钢计划与住友金属共同出资100亿元成立新的钢铁公司,该合资公司在和歌山厂生产的钢坯,并将保证每年分别供给烨隆和中钢240万吨和60万吨。中钢将在新合资公司中持有30%左右股份,此举将大大提高中钢集团在钢铁本土上的竞争实力。

3.13向马来西亚的彦马和群马厂增资1.8亿元

鉴于马来西亚在冷轧钢品部分仍有市场前景(尤其是加工用的冷轧钢板),为了稳定两钢厂原料来源并增加其竞争力,郭炎土率队前往马来西亚并积极说服马政府批准其增资扩建计划。中钢计划在这两厂增设钟罩式退火设备,通过这部分设备的改善,将原有全硬板及加工用冷轧钢板的生产比例做调整,拉高需求量较大的加工用钢板产量。此外,为配合彦马及群马厂,同时考虑到越南的冷轧产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钢希望在越南投资5亿美元建一座年产100万吨的冷轧钢厂。后由于越南国内同行的反对,而导致该项目胎死腹中,不过,越南政府向中钢表达了欢迎其投资冶金上游行业的意向。

3.14在上海成立中贸上海分公司

中钢投资100万美金,成立中贸上海分公司,初期主攻钢铁产品及工业材料销售两项业务,未来除了拓展与中钢有关的钢铁业务外,还销售集团其它子公司的产品。

3.15投资228.6万美元于大陆东元无锡厂

大陆东元无锡厂主要生产马达及马达控制器,中钢、台湾东元电机公司、新日铁、丸红伊藤忠钢公司和住友公司分别持有10%70%、10%、7%、3%的股份。新日铁和中钢则分别负责供应优质无取向硅钢片和通用性普通钢材。

3.16授权中贸积极主导海外煤铁矿厂再投资评估

为了进一步取得产业竞争优势,中钢授权中贸积极研究在海外进一步投资煤铁矿,目前,中贸已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并积极通过中贸现有的驻外机构搜集适合入股的矿业公司的信息,其主要目标是有新矿待开发的公司,初期股权将在5~10%

3.2 多元产业投资

为了使多元产业有长足的发展和取得良好的绩效,中钢一方面通过增资来巩固已有的经营领域,另一方面则通过积极投资新项目来扩大经营领域。

3.21高科技行业

在多元产业的选择中,中钢坚持把高科技行业放在首位,并加大了对这一行业的投资力度。2002年的主要投资项目有:

和日本车辆及日本住友商社共同投入6亿元成立轨道车辆公司。唐荣计划以轨道运输部门厂房设备资产作价2.6亿元投资新公司,拥有股权43%,中钢投资1.6亿元,拥有股份27%,日本车辆及日本住友各出资8900万元,各占股权15%。日本车辆及住友提供技术,中钢专注管理,唐荣则以开发业务为主。

现金增资展茂光电公司。展茂光电公司是中钢投资公司之一,为增设第四代彩色滤光片生产线及第五代彩色滤光片实验线各一条,拟现金增资15.5亿元。中钢认购了395万股,计6.715亿元。

投资华联生物芯片公司1亿元。华联生物芯片公司是一家拥有与“微阵列芯片生产有关的专利技术,并以发展自动化、微小化的生物分子检验装置与试剂及医疗检验为目标市场的公司。中钢占20%的股权。

控股药华医药公司15%的股权。药华医药公司是一家从事新药的研发、特殊制药用试剂、生技药物与新型原料药制造及销售的公司。中钢以实验工厂设备及其所在地的土地厂房五年租金作价参与投资。

3.22金属加工业

金属加工业也是中钢多元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2002年主要投资项目有:

中铝通过子公司钢联国际投资20亿的“华扬铝业科技股份公司”在宁波正式动工初期以生产5000系列铝卷片为主,产能在2.5~3万吨以上,其中铝箔占25%,其余为冷轧铝卷片,产品销售对象锁定台商制罐业,未来分布在上海、苏州的制罐业,均为中铝潜在客户。中碳、中钢构、中贸、中联及中宇环保等都参与了投资。

计划投资40亿元在青海筹建10万吨的电解镁合金厂。未来青海厂总投资额约1.2亿美元。中钢将以独资方式进行。镁合金主要运用在3C家电,即手机、电脑外壳及资讯家电,未来若能开发汽车市场,前途不可限量。

中碳积极规划与大陆生产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厂进行策略联盟。

3.23信息、环保业

信息业和环保业存在很大的商机,中钢利用自身在这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

中冠积极拓展大陆ERP业务,在协助宝钢构建ERP系统后,于2002年又与武钢签订了资讯系统整合合约。

中宇环保与武钢签订了《合资开发环保产业意向书》。武钢工程技术集团和中宇公司力争在20031月份以前在武汉组建环保高科技公司,初步拟定各出资50万美元,各占50%股份。

3.24服务业

服务业是中钢多元产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又一个方面,尤其是参与岛内的规划项目和物流业方面,比如:

向中欣开发公司增资7.5亿元现金。中欣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中钢百分之百投资公司,为配合“高雄多功能经贸园区计划”,拟就进行土地规划开发。其所需现金由中钢全数增资。

中钢运通公司积极扩建船队,增强航运能力。该公司分别通过中通国际航运公司及中运巴拿马航运公司委托中国造船公司建造各两艘十七万五千六百载重吨散装货轮,并委托船舶中心监造,还有一艘已委托日本今治造船株式会社建造。

计划联手打造大陆三地物流业。计划与宝钢合作在上海、杭州和南京设立大卖场,每一卖场计划投资3亿,中钢以此作为涉足大陆物流业的试金石。

 

4   中钢2002年生产经营活动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4.1 坚持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处处为用户着想

2002年,钢铁企业的用户面临钢材短缺、价格不断扬升、获利空间不断缩小以及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面对用户的这些困难,钢铁企业该如何做?中钢的做法则是:在坚持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处处为用户着想。比如:

一是采取钢材价格缓涨的策略,并极力说服用户接受。2002年国际钢材需求转旺,价格开始回升。中钢考虑到40万股东和自身的利益,紧跟国际形势,调整了钢材价格,为了照顾下游用户,中钢则采取了缓涨的策略,同时上涨的幅度也比国际钢材价格上涨的幅度小。同时,为了消除用户对涨价的不满,中钢高层分批设点宴请用户,甚至恢复了停办三年的高尔夫球赛,借机向用户说明当前国内外钢铁市场形势。

二是引进国外信用保险制度,争取银行向下游用户发放信贷,并一度使信贷额提高到70亿元。中钢这一举措,大大缓解了客户资金周转的压力,实现了中钢与用户双赢的局面。

三是积极协助下游用户提高获利能力。比如,协助螺丝螺帽业者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帮助这些业者走出了低价竞销的不良局面,为他们开创了较大的获利空间。

四是改变年终红包的发放方式。过去是提货越多,红包领得越多,而现在则是根据各厂经营绩效、获利多寡来发放,发放总额为3亿元。

中钢的这些举措,既完善了用户服务,又巩固了市场优势,同时为中钢的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4.2 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并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中钢在研发上一直秉持高效的原则,其具体做法:

一是选准目标,把握节点。中钢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他们制订了相应的年度研发计划,并努力实施。比如在产品开发上,中钢选了40多种进口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开发对象,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小组,准备在2002年内开发出20多种新产品,目前,这20多项产品均已开发完成,并制订了相应的生产工艺。

二是自主开发,发扬团队精神。中钢的熔融还原技术、热流场解析技术、在线设备监测诊断技术以及高炉炉床残厚监测技术等,都是组建自己的团队开发的。有些关键性的技术,中钢则通过合作或派人进修的方式获得。

三是先期介入,快速反应。台湾的螺丝螺帽业是世界上的出口大户,2002年,由钢材涨价,获利空间很小,为此,中钢根据对市场跟踪的结果,积极提出开发几种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并积极协助开发,及时扭转了不良的经营局面,开拓了获利空间。再如,在油井管和耐火钢的开发上,也都体现了中钢快速反应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2002年,中钢与住友金属达成在炼铁技术领域进行合作的协议,此外,双方还将在热轧、冷轧以及住友金属具有优势的无缝钢管制造等下游工序方面开展合作。今后还将会涉及到汽车用钢板等具体的生产技术的合作。中钢还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新日铁、POSCO和宝钢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五是以技术贸易带动技术进步。中钢不但非常重视自主开发的技术的应用,还积极通过技术贸易促进这些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同时也为公司创造了数额非常可观的技术贸易。比如说节能技术、在线监测诊断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等。

4.3 管理力求“严”、“精”和“人性化”

2002年,中钢在强化基础管理上,继续秉持其“严”、“精”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使得员工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追求精益求精,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从而在只有8771名员工的情况下取得了近207.39亿台币(折合人民币49.97亿)的利润。管理出效益,从效益的差距,可以看到管理上的差距。下面举三个事例:

事例一:中钢1018日公布现场运输处长谭世雄调任生产部门高级专业工程师,环保暨工安处长刘国清调任生产部门高级专业工程师。究其原因,此前一周,中钢厂内发生员工驾驶运输车辆倒车时不慎撞死2名承包商的重大伤亡事故,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除肇事人员工接受调查外,中钢还调降了相关主管的职务。正是因为中钢管理上讲究严格苛求,使得中钢每个人的“责”、“权”、“利”十分到位。

事例二:中钢统合ISO 9001ISO 14001OHSAS 18001管理认证。中钢内部各单位为配合各个管理系统的要求,制定了各种“手册”、“标准作业”、“技术标准”、“作业标准”、“操作维护规范”、“程序书”等,以达到产销营运及各项任务要求。以往中钢申请不同的认证时,因为各个认证体系管理目的、主管单位、申请时间的不同,因此各个认证体系均各自独立运作,其标准总数最多时约一万多份,其中有很多是类似或一样的,经纳入本系统整合管理后,已大幅减为六千多份。新系统不但每年可为中钢节省约270万元的影印费用,也使得中钢所有的标准管理有了统一的窗口与管理机制,整体管理效率与效果均大幅提升,而且是随着认证体系愈多,效果愈大,就标准管理而言,其成效可谓空前且充满未来性的。新系统的特色在于让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使用,但管理上却一点也不放松,因为它不只通过电子档案储存及完整的分发管理机制,而且有效应用中钢的人事组织及群组管理系统,让所有的标准均以电子档案储存及传递,达到实时、无传递死角及无纸化的目标。同时它也通过完整的分类检索工具,让使用者与管理者都能很有效率地搜寻所需要的资料,并进行更进一步的应用分析。此外,该系统不论业务面还是系统面,都从个别及总体管理建立了不同的授权管理机制,确保了中钢宝贵知识资产的安全。正是因为中钢管理上力求精益求精,使得员工的工作效率很高。

事例三:顺应民心,及时调薪。在200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出现好转,中钢率先于2002年7月在同行中调薪1.5%,在2002年年底,又通过了2003年加薪2.5%的决定,实际上,加上2003年实施周休2日,全年工时减少部分相当于调薪1.1%,合计达3.6%。此外,为了保证调到子公司开拓业务的员工的利益,中钢制订了一套母公司员工转任子公司的薪酬办法,不但是工资,就连奖金也没有减少。正是因为中钢管理上谋求“人性化”,所以中钢的员工凝聚力强、忠诚度高。

4.4 通过落实绩效考评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钢历来重视绩效考评,这是中钢优化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过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以前的考评制度因没有等级比例规定与限制,不能很好地激励表现优异的员工,同时亦难以协助表现欠佳的员工改善其绩效。为使其员工、单位、部门,进而公司整体的竞争力得以提升,使员工的绩效考核更能获得更为具体且公平、公正的评价,中钢2002年力求落实新的绩效考评制度。新的考评制度原则上要求乙等以下的人数占10%(考评共分优等、甲等一、甲等二、乙等、丙等与丁等6个等级),考核列丙、丁等人员由主管制订辅导改进的项目、目标与计划。凡确定执行辅导程序的考评在乙等以下的人员,将会以3个月1次会谈、1年检讨1次的做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若1年后仍无法改进,则会规劝优惠离退,或是转岗至三产等方式处理,但若考核仍为丁等,则依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不过,中钢创建至今尚未有员工因考核欠佳而遭到资遣。

为协助各级主管做好绩效管理与考评,中钢特举办每次为期3天的“提升绩效管理能力研习会”,自200273日起分15个层次陆续展开。此外,为消除员工误解,中钢高层出面保证,中钢绝不裁员、不减薪。

考评过程应该象钢铁产品制造一样,在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有合格品、次品以及必须回炉重炼的废品,企业应该让次品变成合格品,让回炉产品变成次品,再努力变成合格品,这样公司整体竞争力才能全面提升。

4.5构建完整的航运体系降本增效

中钢运通公司是中钢集团投资公司,该公司积极推动造船计划,仅2002年和2003年就要接收六艘新船,届时自有船队船舶数将增至17艘,包括12艘海岬型原料专轮、2艘巴拿马极限型原料专轮、2艘钢材专轮及1艘自卸式石料船,总载重也将扩增为210万吨。此外,该公司与中冠资讯公司合作开发资讯系统,将特别量身打造适合航运业界的“运通网”,有效掌握航运市场资讯。

该公司不但承担了中钢的所有运输业务,还积极拓展台湾本土其它公司的运输业务,并取得多家大公司的运输代理资格,此外,还与欧洲海运公司结盟,构建欧洲到亚洲的完整航运系统。在降低了运输成本的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利润。

宝钢股份每年的海运量也很大,每年要为海运支付巨额费用,而且不易控制运输成本。再说,中国的物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利润增长点之一。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建议宝钢尽快开展对大宗物资运输的研究。因为,组建一支优化的船队(海运船型的选择及相应的船的数量、载重量都对海运成本有直接影响)、选择合适的运输价格(比如FOBCIFCOA等)、良好的港口条件及内河运输优化方案都能给我们带来较大的成本下降的空间。

4.6 推进电子商务降本增效

2002年,中钢通过给供应商发放凭证、提供专用信箱以及网上优先议价等措施,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目前,该系统可实现了网上销售、网上采购、网上查寻运输信息、网上招投标、工程进度、打印发票等功能,已有1000多家供应商、下游用户和中间商通过该系统完成各种业务,目前内销产品透过此系统交易的客户比率已达64%,订购量更达总订购量的85%,不但降低了成本,还大大地缩短了交货期,提高了效率。

 5   中钢2003年生产经营计划

5.1 中钢2003年年度经营预算

中钢2003年主要年度经营预算为:营业收入1133亿6500万元,税前利润365亿4000万元,营业外净收入10亿元,税后净利290亿7600万元,以期末股本954亿元计算,每股税前与税后获利分别为3.88元与3.1元。营业成本为730亿元,营销、管理、研发及员工培训等费用为48亿3000万元。这样,中钢2003年每天要赚1亿元。

5.2 其它主要工作

为确保2003年营收目标的实现,中钢的工作重点在:

将通过强化钢铁主业、大力发展多元产业来继续推进“双翼四引擎”的布局,积极做好桂裕的重整工作、推进与住友的合作、中钢企管顾问公司的组建、交银第一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等;

通过投入近30亿元的巨资,实施为期2~3年的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努力做好四阶炼焦工厂焦炭干式淬火设备改造、第一热轧钢带工厂大轧边机设备改造、钢板厂轧机的增设、小钢坯轧制工厂设备更新等,以强化生产线的效能;

通过积极与海外大钢铁公司商议相互持股等方式,积极落实好中钢进一步民营化的工作,以提升中钢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